一座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起筆是世界眼光,落筆為時代標桿。雄安新區這座承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未來之城”,歷經五年,雄姿初顯。在奮力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進程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這里進行著生動實踐,一座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城正在崛起。
創新是第一動力
雄安,有著鮮明的新時代印記,城市規劃就是讀懂這座城市的密碼。
60多位院士、國內外300多支高水平規劃設計團隊、3000多名技術人員夙興夜寐精心編制雄安規劃。如今,規劃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雄安新區城市框架正全面拉開,環城市外圍道路、內部骨干路網體系、生態廊道建設、雄安水系“四大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看不到的“云上雄安”也在同步進行。
城市計算中心、塊數據平臺、城市物聯網平臺、視頻一張網平臺、CIM平臺——雄安已搭建全國首個城市智能基礎設施平臺體系。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楊忠說,雄安堅持數字城市與物理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上述“一中心四平臺”匯聚城市底層數據、城市感知活動數據、城市物理空間數據,將有力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雄安新區,將成為我國第一個全域實現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孿生建設的城市,第一個全域按照綠色標準建設的城市,第一個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布局的城市,第一個全域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的城市。
在雄安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容東片區,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參與了150多公里數字道路建設,布設的1.5萬根智慧燈桿,具備無線覆蓋、紅綠燈監控、車路協同等多種功能;“雄安樂家”智能應用平臺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將逐步上線通信、家居、托兒、養老、家政等增值服務板塊,給居民帶來更多生活“小確幸”。
不僅是城市規劃,雄安新區還開出了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清單。
比如,優化管理體制和人才機制。雄安新區實行大部門制和扁平化管理,工作人員實行聘任制和年薪制,全面實行權責清單制度。
比如,完善建設資金籌措機制。雄安新區構建起出讓、劃撥、作價出資(或入股)、租賃或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應模式。國家還賦予新區財稅金融創新的權力,新的稅收政策、金融試驗試點、對外開放新舉措都可以在此先行先試。
比如,完善多主體供給住房政策。雄安新區按照職住平衡、住有所居的原則,構建保障基本、兼顧差異、滿足多層次個性化需求的新型多元化住房供應體系,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近日,百度智能云、百度商業智能實驗室發布《雄安新區2021年大數據研究報告》,稱入駐雄安新區的創新科技類企業總量為423家,入駐數量基本逐年增加,并于2021年出現爆發式增長勢頭。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院長祝寧華說,雄安在科技規劃和產業布局上的重點是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現代農業,這些是未來城市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在雄安開展創新研究工作大有用武之地。
協調:3700余京源企業落地
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新區,雄安新區的定位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目前,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首批標志性項目加快推進。
中國星網集團是2021年4月新成立的央企,也是首家總部注冊在雄安新區的央企。中國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重組為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同樣將總部注冊在雄安新區。與前兩家央企或新成立或新重組不同,中國華能集團則是落戶雄安新區的一家“老牌”央企。據悉,落地雄安,中國華能集團將聚焦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布局一批聯合創新平臺,助力雄安打造國家級能源電力創新高地。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丁進軍說,除了首批3家央企總部外,央企在雄安設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已達100余家,首批在京部屬高校、醫院疏解步伐也逐步加快。
“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雄安新區以一站式全方位全流程服務承接疏解項目,也以同樣的服務流程和態度支持市場化項目落地。
在啟動區,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中國聯通雄安科技創新產業園、中國移動(雄安)智慧城市科創中心等一批市場化項目進展順利。中國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總經理胡軍軍說,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暨雄安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將建設科技創新產業聚集的生態智能園區,打造支持數字雄安建設的“橋頭堡”。據介紹,該項目占地近120畝、總投資超20億元,一期項目預計2023年底建成入駐。
在容東片區,規劃有100多棟建筑、總建筑面積約171萬平方米的雄安?電建智匯城是新區首批市場化項目,涵蓋寫字樓、酒店、商業、商品住宅等業態,這里將打造“投建營一體化”標桿型示范區。
一批高端高新民營企業也在雄安新區扎根創業、加快成長。據悉,已有3700余家北京來源企業到雄安創業發展。
雄安版“只此青綠”
先植綠、后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新理念。良好生態環境是雄安新區的重要價值體現。
雄安新區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典范城市,五年來累計造林45.4萬畝,森林覆蓋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未來,雄安藍綠空間占比將穩定在70%,可以實現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
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公司副總經理彭旭更介紹,千年大計從千年秀林開始,這是他參與新區建設的第一個項目。每當登上秀林驛站二層平臺遠眺林區全貌,看到樹木郁郁蔥蔥,他都感慨萬千。
啟動區作為雄安新區率先建設區域,是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落地的承載地。以生態廊道為骨架,啟動區沿中央綠谷自北向南集中布局科學園、大學園、互聯網產業園、創新坊、金融島、總部區和淀灣鎮等特色城市片區。
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設計顧問鄭占峰說,中央綠谷以“一廊、雙谷、三湖、十區、十八園”為總體結構,建設寬闊綠廊,集納了中國傳統園林美學的智慧,實現了生境、畫境、意境相統一,也擔負了新區顯雛形、出形象的重任。預計到2022年6月底,中央綠谷可實現遠看有模樣、近看有內容,徜徉其中還能看到園林藝術的效果。
春日的白洋淀,碧波蕩漾。2018年前尚處于劣Ⅴ類-Ⅴ類重污染狀態,2019年實現了由Ⅴ類到全面Ⅳ類、局部Ⅲ類,再到2021年全淀Ⅲ類,三年三個臺階,白洋淀首次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安新縣自然資源局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齊明說:“白洋淀多年不見蹤跡的鳑鲏魚、黑魚又出現了,野生鳥類種類已達230種,較新區設立前增加24種。”
高水平開放,開局良好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雄安新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聚力搭建高水平開放平臺。
雄安新區大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其中,財政非稅收入監管新模式立足“放管服”改革,搭建了功能全面的財政非稅收入區塊鏈綜合管理平臺,全鏈條穿透式整合所有財政非稅業務,實現非稅數據全部門互通,繳費業務全渠道覆蓋,納稅環節全流程透明,徹底告別了紙質非稅票據。
自貿試驗區的設立有效加速了產業集聚。3月9日,中國(雄安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白洋淀產業園正式開園。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負責人表示,力爭通過3至5年的改革探索,建成以“跨境貿易+數字經濟+產城融合”為基本特征的國內一流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本刊記者從雄安海關獲悉,雄安新區“十四五”外貿開局良好,2021年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64.4%,2022年將推進“智慧海關”建設,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服務水平。
利用外資方面,“交銀(河北雄安)股權投資基金”已完成工商登記注冊,實現了雄安新區首筆外商投資股權投資基金的落地。據了解,該基金主要用于投資尚未上市科創型企業股權的項目或產品。人才引進方面,雄安新區近日發布公告,計劃引進650余名優秀應屆畢業生,充實到直屬事業單位、中國雄安集團及新建學校。引進人員將被納入“雄才計劃”,發放“雄安雄才卡”,可享受覆蓋行政事務、醫療健康、文體休閑、子女教育、交通出行、車駕管理等多領域的優質便捷服務。
共享幸福煙火氣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著力解決百姓關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這是“雄安質量”的另一種詮釋。
雄安新區著力彌補公共服務歷史欠賬:59所各類學校與京津冀56所優質學校建立合作關系,通過辦學合作、組團式幫扶等舉措提升教育水平;容城縣、雄縣和安新縣相關醫療單位接受京津冀三地衛健委對口幫扶,名醫專家紛紛入駐三縣醫療衛生機構。
據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援建的北海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雄安校區和雄安宣武醫院“三校一院”項目已接近尾聲。
關于住房,雄安新區堅持“房住不炒”,預計未來三年可提供約1355萬平方米,約14萬套住房,可滿足從單身到帶家庭的各類人才需求。
關于出行,“智能共享汽車將成為未來雄安新區智慧出行體系的主導,能極大減少交通駕駛事故,提升交通出行效率,降低車輛排放污染,增加出行便利條件。”雄安數字交通實驗室負責人任大凱說。
把為人民幸福而奮斗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新區建設給當地老百姓帶來的幸福感越來越看得見、摸得著。
容東片區是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先行區域,也是首個集中建成區。300米進公園,1公里進林帶,3公里進森林,5分鐘到幼兒園、10分鐘到小學、15分鐘到中學。走進容東片區,這里升騰著濃郁的煙火氣,數萬名回遷群眾過上了更高品質的生活。容東片區內32所新建學校,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全鏈條,家校社區深度融合,讓每一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在容東文化活動站,未進樓門,先聞其聲,悠揚的古箏聲、婉轉的戲曲聲不時從教室飄出。文化活動站負責人說,站點開設了成人書法、古典舞、古箏等課程,社區居民提前預約,很多課程報名火爆。
走進居民張廣懷的新家,溫馨氣息撲面而來。“我原來在容城縣大河鎮羅河村住,老家4間平房,時常修修補補,下雨的時候還得趕緊上房遮漏。做夢也沒想到老了還能住上新樓房。”張廣懷說,他們老兩口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養老金。搬到新家,環境好了,心情也好了。 “中國城鎮化的下半場,要真正關心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心教育、醫療、空氣、水,讓人們有尊嚴地安全地生活在一座有活力的城市里面。”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李曉江說。新時代的春風里,一幅更新、更美的雄安畫卷正徐徐展開。(記者王文華、張濤、白明山???參與采寫閆起磊、齊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