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4月9日電(黃海)今年是雄安新區“顯雛形、出形象”之年,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實現“新形象、新功能、新產業、新人才、新機制”工作目標。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全面升級、政務服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正式上線,開啟“數字身份+政務服務”新模式,信息免填寫材料免提交跑出政務服務“雄安速度”,基層證明“動動手指”全流程掌上辦理……一項項政務服務創新便民舉措“落地”顯效。今年以來,新區公共服務局持續優化新區營商環境,努力擦亮“雄安服務”品牌,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提供高質量服務保障。
數字技術賦能,服務全面轉型。目前,新區已搭建形成“雄安新區政務服務網”“政通雄安”APP及小程序多端并舉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在服務群眾方面,2022年4月1日,雄安“數字身份+政務服務”新模式落地,實現在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安新縣政務服務中心掃碼取號的場景應用,辦事人到中心辦事可不帶實體身份證了。下一步,“雄安數字身份”還將逐步支持雄安新區群眾工作、生活、娛樂等各種使用場景,為群眾智慧生活提供一碼通行、一碼通辦、一碼通付能力;同時“雄安數字身份”具備國家級信息安全技術加持,為居民身份信息、生活數據等保駕護航。在服務企業方面,雄安新區實現“5枚電子云章”免費申領,企業可以登錄“政通雄安”APP進行申領,包括單位公章、法人代表名章、發票專用章、合同專用章、財務專用章等五枚印章。值得一提的是,線上申領的加蓋電子印章的公文、證照、協議、憑據、流轉單等各類電子文檔,與加蓋實物印章的紙質書面材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聚焦群眾需求,創新服務方式。為全面提升基層政務服務能力,新區公共服務局依托“政通雄安”APP,對接“河北省基層電子證明系統”,利用電子簽章、電子證照等技術手段,選取容城縣小里鎮為試點,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全省率先實現新區基層證明網上開具。新區辦事群眾可通過手機端自助申請、下載電子證明,實時查詢申請進度及申請結果,真正實現“辦事不出門”“一次都不跑”“辦事隨時用”。
目前,新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上線“無感申辦”新模式,通過整合數據資源、事項精細化梳理,實現組織機構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經營范圍等250余項信息免填寫部分材料免提交,有效解決了數據共享互通的問題,實現了“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極大提升了辦事人的辦事效率,實現智慧辦事。
精準包聯幫扶,政策主動上門。當前,雄安新區已經進入大規模建設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為助力疏解企業,堅持“審批緊跟項目跑,服務圍著企業轉”服務理念,促進企業項目早落地、快投產,新區公共服務局組建了重點項目包聯工作專班,由局領導班子成員進行精準包聯,確保疏解單位和人才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此外,新區公共服務局堅持“以民為本、服務至上”的理念,深入開展“政策找人、服務上門”活動,通過精細化梳理分類政策,運用大數據算法模型與用戶畫像智能匹配,精準推送,政策免申即享,實現由“店掌柜”向“店小二”轉變,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辦事創業需求,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打通惠企惠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整合系統建設,數據協同共享。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不斷增強新區的承載力、集聚力和吸引力,做好服務企業的“貼心人”,新區公共服務局創新服務方式,完善“一網通辦”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全新上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打造“一項一碼”、全流程全環節“網上咨詢、網上受理、網上審批、網上反饋、網上監管”“項目一張圖”“一圖覽全貌”等創新亮點,為企業發展謀發展、增信心、添動力。2022年2月,在新區公共服務局和河北省人民檢察院雄安新區分院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實現了行政許可辦件數據、區劃數據和機構數據等與刑事司法數據的交換共享。本次行政許可數據與刑事司法數據的共享交換,秉承河北省、雄安新區數據資源管理規范,推進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總體原則,是雄安新區“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首次統一對外發布數據服務,在新區“互聯網+政務服務”數據共享領域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之后,新區還將深入推進與“塊數據平臺”“智慧房管數據賬戶區塊鏈系統”“北京市大數據共享平臺”的對接,加速提升對北京疏解企業與人才的服務效率,推進京津冀數據共享。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雄安新區將乘改革開放東風,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營造優質寬松的發展環境,活躍高效的創新氛圍,為打造未來之城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