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 題:提升海洋意識 建設海洋強國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升全民海洋意識,推動社會公眾保護海洋生態,助力建設海洋強國,這是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的題中之義。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除了吃糧食,吃陸地上的食物,還要靠海吃海。在大食物觀的視域下,遼闊的海洋就是藍色的糧倉、豐茂的牧場。目前全國人均海水產品占有量首次達到24公斤,耕海牧漁成為中國飯碗的重要組成部分。體驗海洋、感受海洋才能更好認識海洋、熱愛海洋,向海洋要食物、要蛋白、要能源,不斷擴大海洋開發領域,讓海洋經濟成為新增長點。
要突出宣傳海洋科技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壯大海洋經濟,關鍵在科技。近年來,中國自主研發海洋藥物占全球已上市品類近30%,成為海洋經濟發展新產業新動能。從深潛裝備到可燃冰鉆井平臺,“蛟龍”號、“奮斗者”號、“雪龍2”“藍鯨1號”等成為中國科技創新代名詞。我們要把握全球海洋科技發展趨勢,面對海洋經濟新需求,向遠海、深海進軍,在海洋高技術領域鼓浪前行。
要厚植中華海洋文明。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海洋文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指南針助力航海技術飛躍;鄭和七下西洋,開啟大航海時代序幕。要通過弘揚傳承中華海洋文明,使國人提升文化自信,增強經略海洋的使命感、責任感和自豪感,使古老的中華海洋文明在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再譜華彩樂章。
要注重青少年海洋意識培養。孩子們對海洋充滿好奇和向往,從節日宣傳到日常課堂,從線上到線下,要更好發掘“精衛填?!钡裙适略⒑闹袊幕瘢冒l掘古代航海造船史蘊含的中國科技魅力,提高青少年對遼闊大海的熱愛、對偉大祖國的自豪,從中華海洋文明“海納百川、敢拼會贏”的博大胸襟中汲取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