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雄安官網8月11日電(封俊龍)崔啟信,男,漢族,1959年6月出生,雄縣龍灣鎮張青口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汛情發生后,年過六旬的他,不顧自身安危,帶領村內黨員群眾,與時間賽跑,與暴雨抗爭,身先士卒、以堤為家,日夜堅守在防汛一線,靠前指揮,全力守護著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崔啟信(左一)與大家一起制作防汛沙袋。中國雄安官網發
龍灣鎮張青口段地處新蓋房分洪道雄縣段最下游,也是分洪道和大清河的交匯處,防汛形勢嚴峻、任務繁重。入汛以來,在河道附近經常可以看到崔啟信巡堤查險的身影。
在不間斷巡堤的同時,崔啟信組織村內黨員群眾120余人,調集機械設備和土方沙石物料,與支援單位一起搭建防洪子堤。為確保施工進度,他不顧個人身體,陪著黨員群眾日夜堅守在大堤上,不懼日曬雨淋,不怕蚊蟲叮咬,深一腳淺一腳一遍又一遍走在近2公里的筑堤沿線,一通又一通電話協調車輛、調運物資,三天睡了不到7個小時。在他的帶動下,全村黨員群眾團結奮戰,終于趕在洪峰來臨前將村分洪道1500米插接式防洪子堤搶建完成。
分洪道子堤剛加固完成,大清河又持續漲水水位告急,河水倒流,出現漫堤。崔啟信顧不上休息,開著車連夜排查漫水區域,組織車輛人員封堵。緊急時刻,在組織人員有序搶險的同時,年過六旬的他親自上陣,幫助一起裝沙袋、運物資。在所有人的晝夜奮戰下,大清河子堤拔地而起。看著這道搶筑出來的安全防線,崔啟信的心才稍微放了下來。看著眼球布滿血絲、疲憊不堪的他,村里的百姓心疼地說道:“就這么一直向前沖,他也是60多歲的人了呀!”
連日來的防汛搶險工作中,崔啟信聞“汛”而動,哪里有汛情,腳步就到哪里。他肩上扛著責任,心中裝著百姓。河道邊、大堤上、險情處,到處都有他奔波操勞的身影。有時候他自己都顧不上吃口熱飯,也要忙著問搶險的群眾和支援隊伍這里缺什么,那里差什么,把工作的事情、群眾的事情先安排好。
諸多事宜等著他處理,他總是無暇顧及家人朋友的關心與叮囑。“忙著呢,先掛了……”是他面對來自家人朋友打來的關心電話最多的回復。對此家人一邊心疼,一邊也表示理解:“這是他的工作,知道他平安就好。”
連續每天20小時以上高強度工作,穿梭在各個危險地段,原本精神抖擻的崔啟信血壓急劇上升,心臟也開始隱隱作痛。面對大家的再三勸說,崔啟信才同意坐著120去往醫院。在醫院做完檢查、打完點滴后,他不顧醫生的勸阻又馬不停蹄地趕回村里,回到一線主持工作。面對大家的勸說,崔啟信總是平淡地說道:“這種時候就看書記。”
崔啟信同志作為一名“老支書”,面對來勢洶洶的汛情,關鍵時刻頂得上來、危急時刻豁得出去,不擺資歷肯擔當,一心為民終如始,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切實發揮了“主心骨”作用,用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的責任與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