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大棚到千畝鮮果采摘基地,從單一品種到多品種農產品,從土里刨食到畝均收入過萬元,近年來,大廠回族自治縣陳府鎮東楊辛莊村通過發展果樹種植、觀光采摘、休閑旅游,帶領村民種下“香甜果”,充盈錢袋子,讓鄉村田園采摘醉了游人、樂了農戶、甜了生活。
盛夏時節,瓜果飄香。東楊辛莊村的千畝采摘園進入采摘旺季,油桃、葡萄、蟠桃等多種鮮果進入盛果期,京津冀及周邊眾多游客慕名前來。
廣林采摘園內,翠綠的枝葉間,一串串葡萄掩映其中,滿園飄香。果農楊艷芹正忙著打理果園,迎接前來采摘的游客。“我們園主要種植葡萄,有巨玫瑰、藍寶石、浪漫紅顏好幾個品種。”據楊艷芹介紹,她家的葡萄都已成熟,北京、天津和周邊縣(市)的游客經常來采摘,采摘期可持續到10月份。
“目前,我們村共有果樹種植戶131戶,種植面積1100余畝。每年6月起,村里的鮮果開始分批次進入成熟期,年銷售量可達150余萬公斤。”東楊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旭說。
產量大、游客多、采摘期長,還要保持水果的新鮮度。為讓樹上的“香甜果”變成百姓錢袋子里的“黃金果”,陳府鎮各級干部立足區位優勢、多措并舉,走出一條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在東楊辛莊村有一條名叫“果品路”的柏油路,平整筆直的路面,兩側是成片的采摘園,還配有風格統一的售貨亭,這些都為游客采摘和農戶銷售提供了便利。而在幾年前,這還只是一條鄉間土路。
“這幾年,在鎮、村的共同努力下,原本的‘果品路’被改造成柏油路。同時,也對村內路面進行硬化升級,改善村民出行環境,方便外來游客采摘,打通全村的采摘‘銷售路’。”王旭告訴記者。
除村莊道路,東楊辛莊村升級的還有全村的“發展路”。該村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依托鄉村休閑游,引導村民由種植傳統作物向種植經濟作物轉變,打造京津周邊有名的千畝采摘園,助力群眾增收致富,推動鄉村振興。
從種糧到種果,村莊的發展道路改變了,村民的發展思路也有了變化。眼下正是采摘旺季,為提高果品商品率,東楊辛莊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時開設種植技術培訓班,組織果農實地學習現代有機生產方法。“每次都能學到一些新知識。” 果農牛文宇說。
“現在果園運用果畜配套技術,又種果樹又養走地雞,一個果園有多份收入。”王旭說,這幾年他們村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業種植的專業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推動村莊發展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
暢通“銷售路”,轉變“發展路”,聚焦“未來路”,東楊辛莊村“兩委”把發展目光瞄準了互聯網。在老五采摘園,時常能看到果農李春艷通過手機在網絡平臺直播帶貨。這幾年,李春艷不僅利用直播帶貨將自家果園的水果銷售一空,還幫助周圍村民銷售了不少農產品,東楊辛莊村的采摘園也成為周邊旅游的網紅打卡地。
“一邊直播,一邊摘水果,顧客把地址發過來,我們打包好用快遞發走,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吃上新鮮水果。”李春艷說。
農產品“觸電”互聯網,“小農戶”也能對接“大市場”。王旭告訴記者,今后,東楊辛莊村將繼續借力互聯網,培養農村自媒體人,讓他們更好地推廣村內優質農產品,打造本村綠色農業品牌。
強基礎、轉思路、求創新。未來,東楊辛莊村的鄉村振興之路將越走越寬,村民們的生活也將如枝頭上的水果,甜到心尖兒上。(記者 楊苗苗 通訊員 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