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前召開的河北省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示范縣創建工作推進會上獲悉,在示范縣創建的基礎上,河北將重點推行政府購買服務、以大代小(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代管小型水庫)等為主的小型水庫管理模式,力爭用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管理問題。
統計數字顯示,我省有小型水庫近1000座,大多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標準不高,存在著“先天不足”的問題。同時,大多數小型水庫主要承擔防洪任務,沒有經濟效益,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人員和經費。
針對小型水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視程度不夠、監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等問題,按照水利部要求,2019年以來,我省積極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每個市選取了一個小型水庫數量多、鄉村積極性高、當地政府重視的縣作為省級創建縣,開展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示范縣創建工作。
各地按照創建內容、創建目標、工作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探索出了一些適應當地縣情、水情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小型水庫管護模式:石家莊市鹿泉區、承德市寬城縣通過政府出資,向第三方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全縣小型水庫實行物業化管理,即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從要機構、要編制、管人管事,轉到只管事、管好事上來。秦皇島市盧龍縣作為全省小型水庫最多的縣,將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納入小型水庫管護崗位,安排128人做小型水庫管護工作,落實小型水庫的管護問題。邢臺市信都區充分利用現有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管理力量和技術優勢,將部分國有小型水庫移交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管理。這些改革舉措,已初步形成示范效應。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水利部下一步工作安排,省水利廳目前正在制定《河北省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計劃由每個市再選取不少于2至3個基礎條件較好的縣,繼續探索政府購買服務、以大代小等模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總結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并逐步在各市和全省推廣,促進全省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工作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兩手發力的良性互動格局。(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 通訊員呂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