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涉及學生的電信網絡詐騙以及利用互聯網、手機實施的套路貸、網絡傳銷、網絡賭博、裸聊敲詐等案件不斷增加,造成部分學生財產重大損失,甚至威脅人身安全,個別學生受利益驅動,法治觀念渙散,防范能力薄弱,被不良信息誘惑,直接或間接參與違法犯罪,被列入失信人員名單,甚至受到司法機關處罰。為進一步加強學生防詐識騙安全教育,提升自我保護能力,預防違法犯罪發生,維護人身財產安全,4月8日,河北省教育廳、省公安廳聯合印發通知,安排部署學生防詐識騙安全教育工作。
廣泛宣傳,加強教育。各地各學校將結合實際,采取講座、班會、社團活動、知識競賽、網絡答題、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預防電信網絡詐騙及網絡違法犯罪等相關知識。各地公安機關社區民警及法制副校長,要加強法制入校園活動,每學期要舉辦一次預防網絡違法犯罪知識專題講座,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消費觀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保持文明交友、健康上網的心態,遠離網絡不文明行為,切實做到“六不”:不隨意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不隨意接受陌生網友的邀請和搭訕;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家庭等敏感信息;不隨意轉賬匯款;不出租出借出賣自己的銀行卡、手機卡、身份證、收付款二維碼等;不進行“裸聊”等違法活動。遭受到電信詐騙、敲詐等不法侵害時,要注意保存相關證據材料,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警,通過合法途徑保護自身權益。
健全機制,形成合力。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將建立信息通報和聯合預警工作機制,密切配合,定期分析研判,形成工作合力,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消除風險隱患,切實維護學生人身和財產安全。公安機關要及時將涉及學生的案、事件通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定期將案件形勢變化及防范建議、典型案件通報給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發現侵害學生權益事件,要及時通報當地公安機關。學校要通過校園網、微信群等平臺向學生和家長及時發布預警提示信息。
重點關注,守護安全。各地公安機關應高度重視、重點關注涉校涉生電信詐騙案件,駐地公安機關和管片民警要加強日常巡查,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打擊侵害學生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妥善處置涉及學生的案(事)件。對于已發案件,要及時開展偵查調查,依法處置。要把握政策,寬嚴相濟,對誤入參與涉案的在校學生要以教育挽救為主,打擊懲戒為輔。班主任、任課教師、輔導員要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異常狀況,發現學生參與網絡違法犯罪的要及時規勸,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避免。要保護當事人個人信息,對學生的涉案(事)件信息要嚴格控制知曉范圍,避免對學生造成二次傷害。
精心組織,加強防范。各級公安機關應積極會同教育部門開展反詐宣傳防范APP下載、注冊推廣工作,聯合開展防范網絡犯罪宣傳教育,廣泛組織各類教育活動。大、中專院校要積極倡導廣大教職工、學生使用手機下載并注冊“國家反詐中心”APP,學習相關知識,觀看典型案例,不斷提高安全防范意識。中小學校要組織負責安全教育的任課老師使用手機下載并注冊“國家反詐中心”APP,選擇適合小學年齡段的文章和視頻等,作為安全教育內容,以案說法,重點剖析,強化學生對網絡犯罪違法案件作案手法的認識和了解,避免上當受騙,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各學校要通過家長微信群、家長會等形式,積極倡導學生家長下載使用上述APP,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營造社會、學校、學生、家長共同抵制、聯防聯控的濃厚氛圍。(河北日報記者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