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到“十四五”末
我省打造100個省級勞務品牌所有縣(市、區)至少培育1個勞務品牌
日前,省人社廳、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等1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勞務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健全勞務品牌建設機制,塑造勞務品牌特色文化,擴大勞務品牌就業規模和產業容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實施意見明確目標任務:聚焦全省12大主導產業和107個省級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到2022年6月底,62個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每縣至少培育1個勞務品牌;到“十四五”末,所有縣(市、區)至少培育1個勞務品牌,打造100個省級勞務品牌。
實施勞務品牌發現培育計劃
分類型發現扶持勞務品牌。廣泛開展摸底調查,以縣(市、區)為單位掌握當地勞務品牌數量、分布、特征等基本情況,針對性制定發展規劃和建設方案,明確建設思路、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
分領域培育打造勞務品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鋼鐵、石化、食品等省主導產業,深入挖潛細分行業工種的用工需求,打造中高端技能型勞務品牌。實施現代服務業優化升級行動,瞄準醫療健康、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生活餐飲、人力資源、養老服務、商務咨詢等急需緊缺現代服務業,突出現代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打造高品質服務型勞務品牌。大力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手工藝、文化旅游、都市農業等產品及服務,打造文化和旅游類勞務品牌。
建立重點勞務品牌資源庫。組織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根據帶動就業人數較多、技能產品特色明顯、市場知名度高等特點,共同確定本地區勞務品牌建設重點項目,形成指導目錄,建立勞務品牌資源庫,精準記錄每個勞務品牌的產業分布、所屬行業、從業規模、市場份額、經濟效益等具體信息,實施動態管理。
實施勞務品牌發展提升計劃
提高勞務品牌技能含量。完善勞務品牌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評價方式,進一步完善勞務品牌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按規定對經評價合格的從業人員發放相應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加強勞務品牌技能帶頭人培養,在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立10個左右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10個左右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擴大勞務品牌就業規模。多形式開展勞務品牌從業人員就業推薦活動,加強用工信息對接,促進精準供需匹配。加強勞務協作,在供求信息對接、組織聯合招聘等方面,加強與勞務輸入地協作,采取區域間定向輸出、企業直接吸納等方式,建立健全勞務品牌長期穩定勞務輸出渠道。將脫貧人口、易返貧致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難群體作為勞務品牌優先輸出就業服務對象,為有集中外出務工需求的提供便利出行服務,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一次性交通補助等政策。
增強勞務品牌信譽度美譽度。鼓勵勞務品牌優化品牌名稱、標識、符號等要素,支持有條件的注冊申請商標專利,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便利化辦理,引導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勞務品牌專利技術向標準化轉化。健全勞務品牌質量標準體系和誠信評價體系,鼓勵社會團體制定勞務品牌質量和評價標準,開展勞務品牌誠信評價。
實施勞務品牌壯大升級計劃
支持勞務品牌創新創業。鼓勵勞務品牌從業人員發揮技能優勢、專業所長、從業經歷等優勢開展創新創業,引導各類機構提供專業化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對符合條件的創業者按規定落實稅費減免、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依托返鄉入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創業載體,安排一定比例的場地用于勞務品牌創業孵化,按規定落實小微企業場地租金補貼、房租物業水電費補貼等優惠政策。
培育勞務品牌龍頭企業。發揮特色資源、傳統技藝和地域文化等優勢,圍繞107個省級重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建立行業勞務品牌龍頭企業動態評選機制,強化“一企一策”精準扶持,培育若干細分行業領域的勞務品牌龍頭企業,帶動本地特色勞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勞務品牌龍頭企業為引領,組建行業內、區域內勞務品牌聯盟,推動聯盟內資源共享,加速科技成果市場轉化,解決專業領域重大共性問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發展勞務品牌產業園區。推動勞務品牌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按照產業鏈環節與資源價值區段相匹配原則開展產業布局,引導企業延長產業鏈條,鼓勵開展上下游合作,支持吸引上下游鏈條企業進駐,打造產業集聚、定位鮮明、配套完善、功能完備的勞務品牌特色產業園區,將其打造為縣域重點產業、具有地標性的城市名片。
鼓勵發展勞務品牌平臺經濟。積極發展“互聯網+服務業”,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加強品牌建設,提升服務品質,發展便民服務新業態,帶動擴大就業。大力發展“互聯網+生產”,深入推進“互聯網+創業創新”,鼓勵開展平臺勞務眾包,共享資源,加快培育勞務品牌平臺經濟新增長點。(記者解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