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作為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既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廊坊開發區距北京市中心僅40公里,網絡時延與北京相當,發展數字經濟區位優勢明顯,前景十分廣闊。
5月5日,在潤澤(廊坊)國際信息港A-5數據中心,記者走進恒溫恒濕機房,一組組機柜整齊排列,藍光閃爍的硬盤里,存儲著海量數據信息。
“目前,我們建成了12棟數據中心樓,投運機柜數量4萬余架,并建成投用33萬平方米的京津冀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京津冀潤澤(廊坊)數字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說。
據介紹,潤澤(廊坊)國際信息港共設計建設22棟高等級云計算數據中心,機房面積100萬平方米,可容納約13萬架機柜。目前,這里吸引了國家信息中心、國家信息安全中心等部門,電信、聯通、移動等運營商及多家互聯網企業入駐,已投運機架數量、在建機房規模、服務用戶數量以及數據中心核心技術等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發展數字經濟,產業規模決定著產業層次和產業效益。廊坊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王一平介紹:“早在2009年‘大數據’概念鮮為人知時,廊坊開發區就前瞻性布局數字產業,規劃了占地3.32平方公里的大數據產業園,搶占大數據產業制高點。”
10余年來,廊坊開發區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等方向,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專門制定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優化大數據中心布局,加快推進旗艦型、引領型項目建設,加快形成數據中心、應用平臺、增值服務、配套端產品等大數據全產業鏈。
目前,廊坊開發區聚集了華為、潤澤、聯通、人保、京東等一大批大數據領域優秀企業,已建成數據中心94.5萬平方米,運行機柜7萬余架、服務器110萬臺,大數據產業整體規模全國領先,云計算支撐能力居全省首位,與北京中關村、貴州貴安新區一起被評為“中國八個大數據明星產業園”。
數字產業化是發展數字經濟的先導力量。在高標準大數據基礎產業的支撐下,廊坊開發區聚焦電子元器件、電子專用材料等產品制造,大力支持光電制造企業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產品制造業。目前,匯聚了濱松光子、有研光電、中電熊貓、久智光電子、寶昂光電、西寶電子等一大批領軍光電材料企業,以及新奧動力科技、精雕數控、維特根等智能制造企業。
著力打造數據資產增值基地,廊坊開發區加快推進中科聚信京津冀總部、百信信創生態創新基地等項目建設,探索優化整合數據計算、存儲、處理和網絡傳輸等虛擬資源,著力培育發展數據中心衍生服務。
目前,廊坊開發區已基本形成集大數據基礎產業、半導體材料、高端電子信息產品制造、電子信息科技轉化平臺于一體的電子信息全產業鏈條。2022年,全區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66億元,同比增長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