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河北日報

    傳承傳統文化需要接地氣的好辦法

    2018-03-19 10:38:43 來源: 河北日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令各界備受鼓舞。近年來,“傳統文化熱”不斷升溫,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類電視節目迅速走紅,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然而,面對資源豐富的中華文化寶藏,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空間廣闊,僅靠詩詞大會還遠遠不夠,應進一步豐富傳播平臺、創新表達方式,讓傳統文化在傳承與創新中迸發新活力。

      主持人:記者 曹錚

      嘉賓:

      武義青: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

      陳鳳珍:全國人大代表、邢臺學院文學院教授

      周淑英:全國人大代表、蔚縣周淑英剪紙藝術館館長

      搭建更多的傳播平臺,讓傳統文化從書本走入生活

      “雖然《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但它并沒有局限于單一的電視媒體平臺傳播,而是打通了電視與手機、互聯網等多個傳播平臺。”武義青委員認為,節目利用傳播平臺的優化組合,提升了傳播效率,為推動傳統文化從書本走入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實踐范例。

      要想讓傳統文化傳播得更廣,需要了解各傳播平臺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習慣于看電視的人和喜歡用手機瀏覽的人,需求肯定不一樣。”武義青委員拿出手機,點開央視影音APP。在這里,用戶可點播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在微信中搜索,有大量根據節目衍生出的對于詩詞文化的分析討論內容,甚至是“飛花令”小游戲,均不乏關注與轉發。這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互補、深度融合,讓看似“高冷”的傳統文化滿足了不同人群的獲取需求。

      “《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類電視節目引發了觀眾對古典詩詞的興趣,但如何更好地滿足大家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需求,還需要在節目之外下功夫。”陳鳳珍代表認為,組織群眾參與性強、受眾面廣的文化活動,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平臺。

      “很多人對《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以詩詞為伴、笑對病魔的邢臺農婦白茹云記憶猶新。走下熒屏的白茹云現在已經成為當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知名人士。”陳鳳珍代表說,白茹云以詩勵志的故事感染著家鄉百姓。為發揮她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引領作用,2017年4月,邢臺市南和縣成立了“茹云詩社”,搭建起典型人物與百姓面對面交流的現實平臺,大大調動了當地百姓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近年來,我省搭建起眾多活動平臺,讓傳統文化傳播不斷擴面,讓百姓文化參與感、獲得感越來越強。2017年9月,圍繞第16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組織開展了系列活動,14天時間讓110萬人次游客近距離領略中華傳統雜技藝術及西方先進雜技藝術魅力。2018年春節期間,舉辦2018河北省民俗攝影作品展,燕趙各地傳統民俗精彩瞬間薈萃,吸引大量游客觀看。2018年1月,河北省千場非遺展演進萬家活動啟幕,面向基層群眾的傳統戲劇類非遺項目展演、座談會等活動將貫穿全年。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

      “《中國詩詞大會》的表達方式極具創意,參賽選手、學者嘉賓、主持人之間頻繁互動、詼諧發揮。節目視角更為豐富,通過詩詞、解讀等多個角度,深入探究傳統文化內涵。古香古色的舞臺設計融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周淑英代表認為,《中國詩詞大會》受到觀眾熱捧,帶來一個啟示:優秀傳統文化要有接地氣的表達形式。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

      “該意見的印發,凸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創新表達傳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陳鳳珍代表建議,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行業應從傳統文化的場景化、當代化等方面找準切入點,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

      “讓傳統文化有一顆現代的‘心’,關鍵要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之間尋找契合點、形成互動,文創產品就是個不錯的橋梁。”周淑英代表以國家級非遺項目蔚縣剪紙近年來的創新發展為例介紹,剪紙過去多為窗花,內容局限于戲劇人物、吉祥花鳥,現在從形式、題材、技法等方面均進行了創新,開發了具有實用功能的裝飾畫、工藝品,甚至旗袍圖案等新產品,讓老手藝煥發新光彩。她建議更多傳統文化走出文創產業化新路子,實現與時代的對接。同時,媒體應在創新傳播積極向上的傳統文化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比如,將非遺傳承人的堅守系統地拍攝紀錄片,弘揚他們的工匠精神,傳播正能量。

      貫穿國民教育始終,讓傳統文化之根扎得再深些

      “《中國詩詞大會》通過電視平臺為觀眾上了一堂寓教于樂的傳統文化課。”武義青委員認為,讓傳統文化教育進一步契合時代,不僅僅是一個文化課題,也是一個教育課題。

      “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歷史使命,需從自身做起,更需要學校教育的推動。”武義青委員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教育模式改革助力。

      在這方面,陳鳳珍代表所工作的邢臺學院文學院進行了有益嘗試。邢臺學院文學院開創了“漢語四級考”的新模式,每學期選取一定數量的中國詩詞形成考試題庫,分四個學期過級,每學期設置一級,讓學生自愿報考。在學校的積極引導和考試合格即可給每門專業課加5學分的政策鼓勵下,學生對古詩詞文化的興趣明顯提升,踴躍報名參加考試。

      周淑英代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將非遺納入教育教學體系,促進民族文化與藝術繁榮發展的建議》的議案。周淑英代表建議,在有關教育部門的組織指導下,學校根據地域特色或專業特點開設非遺相關課程,并納入考試大綱。從在校老師中選拔有特長和愛好的老師,進行非遺教學專門培訓。同時,把有真才實學的民間藝人請進學校,手把手教學生。特別是高等院校,要大膽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積極聘請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擔任實踐導師,由校內資深專家學者擔任理論導師,共同培養非遺高層次人才等。

      事實上,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我省一直在不斷探索。2017年3月,我省啟動了“知聲腔國粹 愛家鄉文華”——河北省戲曲文化進校園活動,編寫了戲曲知識讀本,全年開展戲曲文化進校園演出活動8100場,受到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熱烈歡迎。

    責任編輯: 王曉雨
    關鍵詞:
    +1
    新聞評論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評論僅供表達個人看法,并不代表我網立場

    為你推薦

    加載更多新聞
    020020030100000000000000011124141298320001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不卡|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无码毛片AAA在线|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区欧美区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 成在线人AV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网站|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A∨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波多野结衣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无码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97无码免费人妻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