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殘疾預防關口前移 新增“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和“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數”2項主要指標
從4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推進殘疾預防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殘疾預防行動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2020年,殘疾預防行動計劃15項量化指標、16項重點任務圓滿完成。近日,我省印發《河北省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到2025年,殘疾預防主要指標處于全國中上水平。
殘疾預防主要指標新增兩項
省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王怡介紹,我省約有520萬殘疾人,是殘疾人口大省。當前,伴隨生產生活方式、人口結構、疾病譜等迅速變化,殘疾預防仍面臨不少困難、挑戰。
新一期行動計劃主要指標涉及27項,其中,殘疾預防知識普及行動指標1項,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指標8項,疾病致殘防控行動指標8項,傷害致殘防控行動指標2項,康復服務促進行動指標8項。
“這些指標中,有25項主要指標為國家設定指標值。在此基礎上,我省結合實際,注重殘疾預防關口前移,新增2項主要指標,分別是‘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和‘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數’。”王怡介紹。
增設“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旨在通過開展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及時發現致殘兒童并給予早期干預,有力減少殘疾兒童的發生、發展。增設“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數”指標,旨在滿足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中的需求,體現政府對殘疾人的關心關愛。
此外,行動計劃將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指標中“產前篩查率”“新生兒聽力篩查率”和“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3項國家規定的主要指標目標值適度提高,分別由國家設定的75%、90%、85%提高到85%、95%、90%。
五大行動系統推進
行動計劃包括總體要求、主要行動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內容。
其中,主要行動包括殘疾預防知識普及行動、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疾病致殘防控行動、傷害致殘防控行動、康復服務促進行動等五個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生缺陷和發育障礙致殘防控行動中,提出重點做好加強婚前、孕前保健,做好產前篩查、診斷,加強兒童疾病和殘疾早期篩查和早期干預三級預防,并將“基因篩查先進技術”應用于出生缺陷防控領域。進一步擴大致殘性疾病篩查病種,將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等遺傳代謝性疾病、新生兒先心病和聽力篩查等納入篩查范圍;在傷害致殘防控行動中,提出強化電動自行車綜合治理,有效防范傷害致殘風險。在康復服務促進行動中,提出到2025年,每縣至少建設一所康復中心,力爭每縣有1所縣級醫療機構承接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逐步提升基層康復服務能力和水平。
“殘疾預防是一項系統工程。五大行動堅持三級預防原則,針對遺傳和發育、疾病、傷害等主要致殘因素提出防控措施,工作涉及21項任務,35個責任部門。”王怡表示,省殘聯將指導各地殘聯組織落實好任務分工,同時積極發揮省政府殘工委辦公室作用,加強與各地各部門的溝通聯絡,支持配合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落實好自身任務分工。(記者 王璐丹)